2019年2月18日对于珠港澳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酝酿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在千呼万唤声中终于揭开最后一层面纱,与世人见面。“粤港澳大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国家战略的提出,历时20余年。如今,终于正式发布,不由令人为之一振。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将在不懈奋斗中一步步化为现实。
创新大湾区——城市发展核心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出台,无异于给创新型产业打上了一针强心剂!纲要第四章强调将大湾区建设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开拓平台优化环境政策扶持等手段着力推进创新产业发展,力争将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创新始终是促使深圳高速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华为、比亚迪、腾讯等知名创新型企业均驻扎在此,并成为深圳的名片之一。未来这些企业也势必借大湾区的东风扶摇直上一飞冲天。
比亚迪作为深圳本地成长起来的的龙头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从1995年公司成立时以二次充电电池作为主要业务进行推进,到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早早开始布局汽车产业,再到2008年进入新能源行业,研究太阳能和储能,并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桩的双模混合动力车,时至今日,比亚迪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为解决城市交通尾气排放污染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1年,比亚迪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将目光投向轨道交通领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于2016年成功打造出“云轨”,这是我国首条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后又推出不占用道路资源、具有独立路权的小运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云巴”,同样是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云轨云巴的诞生,为我国自主化城轨交通制式填补了空白。据悉,云轨、云巴是针对城市拥堵问题打造的轨道交通产品,适用于超大型城市交通支线和加密线、大中城市主干线、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接驳线、旅游景区观光线、大型活动中心内部环线以及老城区及旧城改造交通线等。
相较于地铁,云轨每公里造价仅为地铁的五分之一,工期仅为地铁的三分之一,车辆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最小转弯半径仅45米,最大爬坡能力达10%,地形适应能力极强。云巴则不仅造价低,且具有小型化、轻量化、自动化、智能化特点。而这些,恰恰是以往轨道交通产品所不完全具备的一些特质。
创新如一粒种子,比亚迪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生根发芽,伴随《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在这个春天的落地,这棵创新的绿苗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畅通大湾区——未来立体交通示范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五章
大湾区城市综合的建设,离不开轨道交通的串联覆盖。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大大促进了粤港澳地区的交流,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而联通深圳中山的深中通道、深圳茂名的深茂铁路已经在建设之中。城际快车道路的迅速发展,使城与城之间大大减少了距离隔阂,未来大湾区势必会成为城市互联度极高的一体城市群。
城与城之间的交通问题解决了,城市内部交通又如何实现畅通?众所周知,我国一线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道路建设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交通拥堵成为“城市之癌”。如今,城际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速度已远远大于城市内部交通发展速度,举个例子,从北京市乘坐高铁到达天津仅需半小时的时间,可从北京东城到西城就要花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在700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群大湾区,内部交通问题也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建立大湾区城市内部“布局合理”的轨道交通网络呢?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提出这样的建议,“粤港大澳湾区的建设,须吸取全球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教训,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联合治污,打造低碳宜居城市群;可对标东京湾区,跨界交通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做好城市规划,坚持交通适度超前原则。”
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应当规避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力推广“深圳模式”,加强湾区联合治污,携手打造低碳、绿色、宜居城市群。仅仅依靠修建公路是不够的,可借鉴东京湾区城市规划经验,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实施跨界交通融合,打造一体化都市圈。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特点(人多、车多,城市空间密。如:珠江口沿岸城市越来越拥堵),应该大力发展绿色、智能的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打造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把地下、地面、空中全部利用起来,一方面化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
比亚迪的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恰好与大湾区交通建设需求不谋而合。比亚迪致力于“用电动车治污”和“用云轨云巴治堵”。过去几年,深圳清新的空气离不开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功劳。未来随着比亚迪的云轨云巴修到每一座城市,拥堵也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这是比亚迪“绿色交通”之梦,也是未来大湾区城市之梦。比亚迪云轨、云巴为深圳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为全球提供“空气清新、车畅如流”的绿色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了中国方案。
绿色大湾区——科技与生态的友好共处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七章,用整章笔墨强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竞争力已经成为区域总体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进入到全面创新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对良好生态环境有更高的需求,优质生态环境质量更有利于吸引创新要素集聚。
可以说,打造优质生活圈,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成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内容。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这也是比亚迪一直以来贯彻的基本原则。从2003年进入汽车产业开始,比亚迪就在布局新能源车产业。这正是因为第一王传福已经长远的看到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汽车电动化必然是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二是因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监测空气质量的城市中,80%以上的城市污染超标。空气污染已经是全球性的“城市病”,据统计,每8个死亡人口中就有1例由空气污染导致。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而光机动车带来的尾气污染就占了1/3,这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比亚迪主要从机动车辆方面努力,减少因为机动车尾气带来的污染源。比亚迪在2015年提出了7+4 的道路交通整体绿色解决方案,把7大常规领域和4大特殊领域的车辆全部换成纯电动的。7大常规领域主要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环卫车、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以及私家车,4大特殊领域主要包括仓储、矿山、机场以及港口4大领域的车辆。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集,汽车保有量大,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多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在两百万以上。如果大湾区大规模推行7+4战略,势必能大幅提高大湾区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以深圳为例,深圳在2016年年底已经实现了公交车的全面电动化,而截至2018年12月25日,深圳市电动出租车已达2.2万辆,基本实现全面纯电动化。车型均为比亚迪e6,按市交委提供的数据,电动车百公里运营成本较燃油车将减少52.25-57.75元。(高峰、平峰、低谷)。在节约能源方面,纯电动出租车较传统汽油车节能69.5%,近2.1万辆纯电动出租车全市年度总节能32.3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油22.6万吨。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2.1万辆纯电动巡游车一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达85.6万吨,相当于6个梧桐山风景区绿色植被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污染物减排方面,氮氧化物、非甲烷碳氢、颗粒物等年度污染物减排量将达到438吨。并且在2018年5月,首批500台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泥头车也投入到深圳市场运营,得到了司机和市民的一致好评。随着全面电动化举措的落地实施,深圳市民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获得感显著增强,环境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以深圳为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城市进入道路交通全面电动化的绿色革命,同时建立起低空、地面和地下全面覆盖的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人群出行效率,创造一个绿色、无污染、出行高效、环境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并由此形成区位优势,吸引更多人才、更多先进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一个人才与创新齐飞,科技共生态一色的未来标杆城市群。
24h车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键词解读:“创新、交通、绿色”
字号+ 来源:全时车报 作者:陈成 2019-02-25 16:53
2019年2月18日对于珠港澳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酝酿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在千呼万唤声中终于揭开最后一层面纱,与世人见面。粤港澳大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
本站稿件来源编辑原创撰写、游客投稿及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bj@che24h.com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