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发动机的热效率,一直是业界追求的重要指标,热效率越高,不仅代表着节能减排,同时也是明显体现在动力输出的数据上。目前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数值已经突破40%,澎湃的动力表现与满足最严苛环保要求,这对矛盾体似乎由此“化干戈为玉帛”。
但是完美从来不是这么轻易就能实现的。为了前面提到的两个“小目标”,发动机研发团队不得不解决高温气体“被迫”溜进曲轴箱后造成的凝结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发动机刚开始工作时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冬季。
发动机也有“幽闭恐惧症”
“发动机工作时,会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燃烧产物,包括废气、水汽、不充分燃烧的油气等等,它们都是高温气体。当这些高温气体通过活塞环间隙进入到曲轴箱后,尤其是在冷机状态下,曲轴箱与燃烧室的温度差会导致高温气体的部分凝结。而在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行时,还会有部分液态的燃油直接漏入曲轴箱内和机油混合,这些多余成分长时间的和机油在曲轴箱内混合,必然会导致机油加速变质以及机件的腐蚀。”来自专业领域的描述其实让普通人也能想象出那种忽冷忽热出现在人体的不适,更何况这发生在一台密闭空间的发动机气缸里,难道发动机也有“幽闭恐惧症”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新研发的发动机上都配备了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通过发动机运转时的真空效应,把曲轴箱多余的窜气再度引入到进气道,然后进入到燃烧室内二次燃烧。多余的气体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再次进入气缸内被燃烧掉,机油量也会随之回复到原来的水平。这就是汽车厂商常常宣传的循环利用废气完成二次进气的概念,是实实在在的“废物再利用”的前端科技。
这种现象一般人几乎捕捉不到
所以,套用抖音上很火的那个BGM就是:“发现机油增多不要慌,把手机拿出来发个朋友圈。”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实在想对比,不妨拍个照,看看机油标尺在什么刻度,但回头就会发现原本增多的机油又消失了。
要解决上述问题,记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关键用车习惯:第一就是热车,记者在平日早上出门发现,周围车位同时出发的邻居,有的喜欢热车数分钟才开走,有的启动车辆后就隔了个挂挡松手刹的时间就出发了。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状况,即汽车在低温低速行驶时,冬季发动机内少量的结露水无法蒸发,还容易混进发动机里,这样就造成机油液面上升和出现机油盖内侧乳化现象。当然,一旦车辆开始正常行驶后,机油温度达到额定数值,这时候混入到发动机机油中的水分就开始蒸发,随之而来的前述现象也就消失了。
上游新闻记者认为,可能机油乳化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在那些混合动力车型上,因为按这些厂商的宣传,在低速行驶且有足够电量时,发动机是停止运转的。所以这些拥有阿特金森循环系统的发动机经常会处于刚刚启动就停运,始终无法快速达到正常油温的工况,这些发动机看起来是更容易出现机油乳化现象的产品。不过不用担心,混合动力车型始终还是一种要依靠发动机运转来行驶的产品,发动机也迟早会达到正常的工况和温度,因此机油乳化的现象即使出现,也会消失,普通车主是根本感受不到这种细微变化带来的驾驶体验差异。
气温升高将打消车主顾虑
随着重庆即将快速通过春天,进入到夏天高温的状态,“热车”将会成为一件极其高效率完成的事情,随着汽车快速达到最佳的工况,本文探讨的各种偶发现象也将不复存在。所以请各位读者该怎么开车就怎么开,实在不用把注意力放在稍纵即逝的用车细枝末节上。